其他

蒋菲 2018-05-29

孤身照顾婆婆18年,陈金芬没想到自己一路走低的人生轨迹,会因为与自动化和AI的意外交集发生反转。



 ✎文|蒋菲

     

西安千阳县南寨镇,海升集团矮砧苹果示范园,女工的到来,打破了平静,她们顶着草帽,套着围兜,肩上扛着把大平剪,叽叽喳喳围成一圈,听负责人交代下午的工作。



陈金芬竖起耳朵仔细听着,默默预估着下班时间,作为一名49岁的农村留守妇女,她的生活被套在一个圆里,圆心是她瘫痪在床的婆婆,半径不超过5个小时。无论身处何时何地,陈金芬都要时刻提醒自己,早点回家,早点回家,该回家了。


修枝


这是一座占地1200亩的苹果园。数不清的苹果树,横排竖列,像兵马俑坑里的军阵般整齐。登上三米多高的拖拉机,张在苹果树顶的白色防冻网一眼望不到边,随风泛起片片涟漪,空气中飘过植被的清新味,还有淡淡的药水味。


陈金芬领到两个任务,为苹果树苗裁剪树枝,然后上药。


准确的说,需要裁剪的是树苗的侧枝,这样主枝才能吸收最多的水分和养料以茁壮成长。陈金芬力气不够,遇上较粗的侧枝,就得撑开双臂,握紧柄端,将小臂抬到与剪刀柄成直角的位置,再憋足一口劲将它剪下。


陈金芬捏着沾满黑色药膏的树枝给断枝“上药”


陈金芬还要留意主枝的长度,要是没超过8公分,就得留下一根2公分长的侧枝作为替补。没人会带尺子下地,但经验日积月累下来,陈金芬一刀剪完,留下的长度就是2公分,往往分毫不差。


剪掉树杈,还需上药,不然水分和养料就会流失。陈金芬捏着沾满黑色药膏的树枝,一层层地涂抹在断枝上,直到完全覆盖“伤口”。


树苗还不及膝盖高,每擦一次药,陈金芬都得弯下腰来,这个动作重复上千次,就到了下班时间。


 噩耗


 闫家村不远。陈金芬不顾村道颠簸,把红色电动三轮车骑得飞快,不到10分钟就拐进了自家的院子。


刚把车贴柴垛停下,陈金芬就听到婆婆在炕上翻身的声音。她三步并作两步,进屋先把手洗净,赶紧扶婆婆起来方便。



全身瘫痪的婆婆说话费劲,陈金芬就捡些有趣的话头顾自说着,再把她扶上轮椅坐好,推去院子里乘凉,有时也会到邻居家走动,逛到暮色沉沉,婆媳二人才会回家。


村里人都说,陈金芬会照顾人。她对此报以苦笑,13岁那年,母亲突发怪病,一入夜就抽搐发烧,刚上初中的陈金芬只好辍学,白天放牛,晚上照顾母亲。


1994年,25岁的陈金芬嫁给了邻村的丈夫。公公有心脏病,婆婆有高血压,夫妻俩不敢走远,选了离家较近的韩城打工。李晓军在建筑队搭架子,抬水泥,陈金芬则在队里买菜做饭。


2000年初的一个冬天,婆婆突然昏迷不醒,被送进了县里的医院抢救,陈金芬夫妇什么都顾不上拿,花了一天一夜赶到了医院。


看着病床上插满管子的婆婆,陈金芬第一次知道脑梗这个病,此时抢救费已经花了一万多,全部都要自费。陈金芬没一句抱怨,只是告诉丈夫,“只要婆婆能活着,哪怕借钱也要治。”


婆媳


婚后四五年,陈金芬一直没生下孩子,按当地农村的习俗,这是一件比贫穷更难以启齿的事。可是陈金芬遇到了一个好婆婆,总在宽慰她,不要为了孩子的事内疚,“我和你公公都相信孩子总会有的,只要你们两夫妻感情好就行。”


村里却渐渐传起闲言碎语,有些传言难听至极。一次,一向和善的婆婆居然涨红了脸,跟邻家的大婶大吵了起来,陈金芬凑近一听,才知道是婆婆为了维护她,在训斥这些人不该造谣,她的眼眶顿时湿了。


为了给婆婆治病,陈金芬腆着脸跑遍了娘家所有亲戚,东拼西凑借出来1万多块钱。所幸,婆婆清醒过来,还能下地走路,住院一个月后就获批回家康复治疗。


回家第一件事是扶婆婆起来方便


只是陈金芬再也不能去打工了,就如当年辍学一样,她要照顾两个老人的起居,还要带婆婆定期去医院复查。


期间,陈金芬分别于2000年和2005年生下一儿一女,可到了2010年,公公因心脏病去世,2015年婆婆病情加重,从此瘫痪在床。陈金芬一家因病致贫,背债超过5万元。


子女


最困难的时候,两个老人都在住院,陈金芬拖着一对儿女一起陪床,一家人连口肉都吃不上。孩子们营养不良,经常感冒发烧,哭起来都有气无力。


在陈金芬的生活里,婆婆永远摆在第一位,每天四点起床,先为婆婆洗漱,再管两个孩子。每次孩子们傍晚放学回来,母亲还在院子里洗晒奶奶换下的尿布,等到开灶、烧火、下面,面条端到桌上的时候,两个孩子早已饥肠辘辘。


给婆婆穿上鞋


陈金芬从未想过,有一天上初中的儿子会大声质问她,“妈妈,为什么你总是那么晚做饭?为什么你总是只顾奶奶不顾我?”


一次回到家中,儿子和书包都不见了。一问同学才知道,儿子借了十几块钱路费,一个人去了城里打工。


女儿到了上小学的年纪,镇中心小学离家不足五百米,可是规定放学必须由家长接送,为了让妈妈安心照顾奶奶,女儿主动提出住校,每个周末回一趟家。


在主院的墙上,贴着一张泛黄的大合照,一家六口笑得很甜。现在,这个家只剩下媳妇和婆婆,变得空空荡荡。


转机


闫家村不大,四十多户人家,贫困户占了一半。也有外出打工的人,赚点钱回来,免不了要打堵围墙、翻修旧屋、盖建新房。


为了贴补家用,陈金芬就去村里的施工队当小工,搬砖、搬水泥,奔走在简易的竹脚手架上,顶着烈日把贴屋顶的瓦片一块块往上递。


辛苦一天,只能挣30块钱,而且工时长,请假难,等她下班回家,婆婆往往已经失禁,陈金芬不忍老人受苦,回头就把工作辞了。


陈金芬仔细算过,她离开老人的极限时间是5个小时,可是哪有5个小时就能回趟家的工作?


村里不是没搞过脱贫,但这里是宝鸡市的水源地,属于重点生态保护区,政府限制大型工业项目,想要发展经济,只能选择农业。


千阳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,是全球少有的苹果优质生产带,可是种植苹果需要资金、技术、设备,而且几年之后才能收成,农民个体根本无力承担,只能往地里种一年一熟的小麦。陈金芬家有三亩地,一年小麦收成只够家里吃的,就算全部拿去卖,也不过3000块钱。



转机出现在2012年,陕西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千阳县投资,建起了一个占地6500亩的现代苹果园区,这个园区每年为周边村民提供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。


听说园区在招女工,陈金芬放下手里的针线活,循着麦田一路找去。


脱贫


这是一座高度自动化的苹果园,每株苹果树都倚着一根支柱,个子很矮,种的很密,但是排得异常整齐,园里随处可见奇形怪状的大型农机设备,上面都漆着看不懂的英文字母,土壤下密密麻麻埋着各种管道,有了水肥一体化系统和自动化滴灌系统,浇水施肥就不用人工,陈金芬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,在听到这个上千亩的果园只有两三个管理人员时,她惊讶地张大了嘴。


不过,矮砧苹果从砧木繁殖,经历嫁接,再到挂果需要3年时间,丰产则需要5-6年。这期间需要手工扶正、嫁接、剪枝、涂药、摘掉发育不良的果实,这些活儿只能交给心灵手巧的女工来干。管理人员见到主动求职的陈金芬,当即拍板留人。当天,陈金芬就跟着年轻的技术员下了地,开始学习种植苹果的要点。


起初,陈金芬一天能赚40多块钱,比施工队高,而且中午有充足的时间回家照看婆婆。得知陈金芬家的特殊情况,管理人员允许她可以调配时间,因为其他女工也都来自附近的村子,大家互相照应换个班并不很难。


陈金芬工作认真卖力,很快升到小组长,工资涨到68元一天,一个月也能拿到小两千,再加上丈夫的收入,去年,家里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。


另一个意外之喜,是离家出走一年的儿子也回来了,他在城里一家餐厅当厨师,渐渐明白了没文化的苦,回来后找了技校复读,下决心学一门手艺。


未来


这天下班,空中传来一阵轰鸣,陈金芬循着声音遮眼仰望,一台四四方方的无人机正在苹果园上空巡航。


这架无人机是阿里云的工程师带来的,他们正在与海升集团的技术员沟通,试图让人工智能与这片土地建立连结。


试飞无人机,阿里云的工程师正在与海升集团的技术员沟通


在阿里云工程师的计划中,不久的将来,通过无人机在上空扫描果园,依赖图像识别AI技术,可以进一步提高果园的生产率,比如人工智能可以精准识别哪一根树生病了,用什么药用多少药能起效,甚至还可以预测年产量。

陈金芬听不懂这些,但她被告知,女工们所做的都是偏园艺的技术活,人工智能不会取代她们,反而能指导她们更加精细化的操作农事,摆脱一些重复性的体力劳动。


不久后,在陕西,阿里云与海升集团合作研发的智能农事系统,将开放给当地普通的农民使用,可以为农民的每一亩地节省200元人民币以上。


夜深了,陈金芬给婆婆泡完奶粉,等她喝完入睡,一个人走到了熟悉的麦田,再过一个月,麦子就要熟了。她想到很多个丈夫在家的日子,一家人割了麦子捧到村口唯一的磨面机前,机器里磨出足以支撑一家人吃上一年的面粉,孩子们张开手臂抱着装满面粉的铁桶,向她撒娇。



晚风正畅,麦浪翻滚,陈金芬站在麦田上举目远眺,仿佛看见一片新的天地。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